金秋时节,随着德企总数达到400家,太仓与德国的合作迎来新的里程碑。德企为何如此青睐太仓?用第400家德企艾威昂智能科技(太仓)有限公司负责人尤根·海瑞恩博士的话来说,太仓成熟的“双元制”人才培育环境,是企业落子太仓的重要考量。
众所周知,德国工业蜚声全球,与其精益求精的生产制造密不可分,与其重视人在生产中的作用息息相关。今年是太仓开展德国“双元制”育才实践的第20年。20年来,这里先后成立了10多个“双元制”培训基地,建立了国内唯一的AHK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,成为我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。
不懈探索形成了职业人才培育“太仓品牌”,太仓实践又推动了“双元制”教育在中国生根、发展。
缘起
第一家落户的德资企业遭遇用工“囧境”
德国“双元制”在太仓的发端,缘于第一家落户太仓的德资企业克恩-里伯斯公司。
1993年,太仓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-里伯斯太仓公司成立。从一开始的投资“试水”到业务量的节节攀升,公司发展规模不断壮大。几年后,公司被招聘几名称心的模具工问题难住了。
“我们需要既能动手加工制作、又会操作加工中心机床的模具工,但往往有动手能力的年纪偏大,不会操作机床,能操控机床的年轻人动手能力又弱。”克恩-里伯斯太仓公司负责人张臻伟回忆。
1999年,太仓公司向德国总部汇报了这一用工“囧境”。得到的答复是,在太仓建设“双元制”培训中心。
为了几名模具工而举办一个培训中心,这样的做法是否值得?围绕这个问题,克恩-里伯斯公司内部开了一次讨论会。最终,克恩-里伯斯德国总公司老板斯坦姆博士着眼长远,力排众议,果断拍板。
破局
政企校联手催生首个“双元制”培训中心
事实上,对优质技能工人的需求并非克恩-里伯斯一家。同样来自德国的太仓企业慧鱼公司表示愿意合作办班。
很快,企业的诉求提交到太仓高新区(时为太仓经济技术开发区)管委会。政府部门的反应高效快速。太仓高新区原招商局局长笪文敏介绍,他们积极协调各方资源,甚至远赴湖北十堰,为培训中心寻觅既懂德语又了解工程机械的专门人才。
同时,太仓市政府及高新区划拨了专款费用,德国巴符州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,为培训中心提供了50万德国马克的无偿资助。
2001年“中德高技术对话论坛”第二次会议项目签约仪式及闭幕式上,由在太德企、太仓高新区、太仓中专合作共建的“太仓德国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”项目在大会上签字,国内首个与德国职业教育同步的专业工人培训中心正式启航。
探路
中德职业教育理念和体制的桎梏逐一打通
按照德国“双元制”模式,职业教育的“一元”是企业,另外“一元”则是学校。
原江苏省太仓中专校长周新源刚调到太仓中专(时为“太仓职教中心”),正逢“双元制”项目筹备期。职业的敏感让他对开展“双元制”项目充满期待。
然而,随着组建事宜的深入推进,一些分歧和冲突也随之暴露出来。由于中德两国教育理念和体制不同,在学生学费、培训中心选址等方面产生了不同意见,一度使合作协商陷入僵局。
“德国人说要把培训中心建在企业里,而中方则认为应该在学校里。”周新源表示,中方出于学生安全和“归属权”的考虑,总觉得放在学校更合适。后来在德国专家“要让学生在企业的氛围中成长”理念的启发下,中方逐渐同意了德方的观念。
思想桎梏打通,确保了德国“双元制”精髓在太仓落地生根。
“企业对于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更为敏感,企业的要求、产业的需求,就是我们培育人才的方向。”太仓中专现任校长丁亮深谙“双元制”教育内涵。
订单提交后,10分钟内,我们将安排工作人员和您联系!
太仓公司注册--太仓代理记账,太仓工商变更,太仓股权转让,太仓进出口权办理,商标注册--壹企赢财税一站式服务平台!
联系人:汪小姐
热线:18962613133
QQ:170322771
地址:太仓市上海西路1-3号